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供銷合作社始終堅持為農服務,大力推進綜合改革,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供銷社機關現有編制29人,領導成員9名,離退休人員43人,科室7個,直屬企事業單位6個,職工1300人;有縣級社13個,在冊職工5400余人,基層社87個,經營網點1600多個,營業面積16萬平方米,倉儲面積23萬平方米,鐵路運輸專用線2公里。市本級固定資產總額7億元。每年市供銷社機關工作經費37.5萬元。
二、2017年工作總結
1、統籌謀劃推動改革。今年3月,懷化市委召開第18次深改組會議對貫徹落實中央、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會議精神進行部署;組織召開全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會,印發了《中共懷化市委辦公室 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2017年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10項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17年綜合改革任務,并安排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對各縣市區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和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督查結果在全市予以通報。全市供銷系統改革措施得力,氛圍濃厚,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截至9月,全市供銷系統購銷總額累計完成130.22億元,同比增長21.4%。
2、加快基層組織體系改革。一是加快農村綜合服務社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根據懷辦﹝2017﹞2號文件要求,將農村綜合服務社和電子商務平臺納入到全市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設計風格、統一標準質量、統一規模檔次、統一時間要求“五統一”的標準同步規劃建設。全市13個縣市區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公司和33家企業、155個品種在“供銷e家-懷化館”、“網上供銷社-特色懷化館”上線銷售。今年,中方縣新農柑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山下紅”蜜柑經過市供銷合作社推介,成功入列黨的十九大會議用果;靖州縣通過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銷售楊梅2.8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79億元。會同縣社入股建立的魔芋生產基地,成功將“會同魔芋”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二是積極開展平臺營運試點。基于決戰脫貧攻堅和提高農村智能化水平需要,結合產業扶貧,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在中方縣新路河鎮字溪村、沅陵縣筲箕灣鎮田家坪村、芷江縣碧涌鎮馬塘竹溪沖村、鶴城區黃巖鄉大坪村、麻陽縣和平溪鄉大坡村、洪江市群峰鄉木灑溪村等7個村進行示范點建設。三是規范改造基層社和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市供銷合作社通過組織和引導貧困農民爭取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加入基層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農民開展規模化生產經營,在合作社內部建立按交易額返利分紅制度,形成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實現貧困戶參與、貧困戶受益的目標,對扶貧產業規模化發展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帶動效應。今年,洪江市托口供銷合作社、沅陵縣官莊供銷合作社、中方縣新建鎮供銷合作社榮獲“全國基層社標桿社”稱號;新晃縣波洲聯發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中方縣建新龍牙百合育種專業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3、深化服務體系改革。逐步由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一是重點開展山區土地托管服務。對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田地拋荒嚴重的現象,市供銷合作社創新為農服務方式,在辰溪、溆浦、會同等條件較好的地方組建了7家土地托管公司,為農民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服務,使規模化、集約化的產業扶貧有了必要的土地資源。托管后,貧困戶打工種地兩不誤,平均每畝增收節支200元以上,很受農民群眾歡迎。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積達到7萬余畝。二是發展產業融合項目。已向全國總社成功申報立項中方綠中源農產品發展產業融合項目,420萬元項目資金已撥付到市財政局。三是抓好惠農工程建設示范。會同縣成功申報了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惠農綜合服務工程示范縣,目前正在推進縣、鄉、村三級惠農綜合服務工程建設,確保年底完成任務,使其成為基層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示范點和突破口。
4、創新經營體系改革。一是積極探索農村資金互助。今年6月,市委常委、副市長朱治龍帶隊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學習農村資金互助社創建過程和營運模式。目前,洪江區正在開展試點。二是發展新興產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我社對懷化河西花背村500畝荷花基地進行科學規劃,進一步整合周邊社會資源,修繕基礎設施建設,壯大產業規模。目前,入園參觀人數達到5.1萬人次。據統計,荷花基地產業使花背村16戶入股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4800元,共解決當地村民固定就業31人,臨時性勞務用工200余人次。三是創新傳統經營產業。正在加快農資、再生資源等傳統產業的資源整合,擴大農資經營網絡,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資經營服務體系,實現降本增效。
5、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一是積極構建“雙線運行”機制。我市正在市、縣兩級社構建以聯合社主導的行業指導體系和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形成運轉高效的“雙線運行機制”。二是成立社有資產管理公司。今年8月,市社成立了社有資產管理公司,將現有全資企業資產及投資企業股權全部劃撥到該公司,采用多種方式盤活資產,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三是積極推動直屬企業項目建設。棉花收儲公司“錦江國際”工程啟動征地拆遷;日雜公司棚戶區改造項目“新坐標”工程已全面開工;果品公司棚戶區改造項目“太平盛世”工程已完工并交房。
6、加強改革組織保障。市、縣兩級均將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全市13個縣市區黨委、政府均已出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意見和方案,其中洪江市、中方縣、麻陽縣在《實施意見》中明確了每年安排不低于100萬元的綜合改革資金。會同縣政府還將該縣西南大市場購買后交給縣供銷社經營管理。同時,全市13個縣市區都選優配強了供銷社理事會主任,全市系統今年新增年輕機關干部27名,機關40歲以下干部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57.4%。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8年,我市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要求為指導,按照《懷化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優化和創新服務供給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層次和水平,著力夯實為農服務基礎,著力深化社有企業改革,著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力求各項工作取得進展,為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貢獻。
1、加快基層社及村級綜合服務社恢復改造進度。修改制定完成市、縣級《供銷合作社章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和機構;有條件的縣級社要以市場化的股權方式,通過出資人進行實質性合作試點,探索企業化管理模式。加快推進鄉鎮基層社和村級綜合服務社恢復改造步伐,明年全市鄉鎮供銷合作社要實現100%全覆蓋,80%以上行政村要成立綜合服務社。
2、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按照省委湘發〔2016〕3號文件要求:“構建黨務、村務、商務“三務合一”的村級綜合服務新格局”,依托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加強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市193個鄉鎮、2459個行政村,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大力推進市、縣、鄉三級電商運營公司(服務中心)建設,2018年實現50%以上的鄉鎮建立電子商務(惠農)服務中心,使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形成一張網,特別是在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方面充分保障農民的利益。
3、拓展土地托管新業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原則,推廣辰溪、溆浦、會同等地的土地托管經驗,用市場化手段組建土地托管公司,全面開展土地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務,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和外出務工人員田地無人耕種的后顧之優,為產業扶貧項目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供土地資源創造條件。2018年,至少新增3個土地托管公司,新增土地托管面積2萬畝,確保2個公司納入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托管項目庫,爭取申報至少1個國家級土地托管項目。
4、實施農特產品“品牌強農”戰略,為產業扶貧提供產銷對接。加快農產品基地標準化建設,積極探索品牌興農、品牌強農的發展之路,擴大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注冊供銷合作社特色農產品品牌商標,與“供銷e家”共同打造“高山果”品牌,推動各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將懷化農特產品特別是產業扶貧的農產品進行包裝銷售。
5、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社是有效緩解農民社員特別是貧困農民資金短缺和帶動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將以農民合作社為基礎,按照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各縣市區要開展1家以上農村資金互助社改革試點。
6、嘗試股權股份合作。根據中央、省委文件要求:“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注冊后的基層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注冊后的基層社持有管護”。我市今年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對財政支持供銷合作社的資金,可以以股權形式,通過供銷合作社這個合作經濟組織以出資人方式入股涉農專業合作社或企業,增強供銷合作社的實力。明年每個縣市區要有1-2個以股權形式參股的項目,重塑供銷合作社形象,提升供銷合作社實力。
7、盤活社有資產。通過招商引資與合作共建、企業改制與資產開發相結合等方式,盤活社有資產。大力推進棉花收儲公司棚戶區改造,協調相關部門和開發商抓緊時間,促使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日雜公司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和儲運公司土地變性工作,完成太平盛世安置戶回遷。
8、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按照合作經濟聯合組織的要求,優化各級聯合社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加強行業指導,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實現協會與聯合社融合互補、協調發展,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推進工作。鼓勵各縣市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大試點推廣力度,使試點成果更好運用。
9、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各縣市區要提前做好債務摸底和清理工作,一旦政策出臺,就要積極出臺配套政策,及時解決財務掛賬、金融債務、社保、醫保欠繳等歷史遺留問題。妥善解決社屬企業及干部職工的實際困難,切實關心困難企業和職工的生活,做到矛盾問題“小的解決、大的管控”,確保系統穩定,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