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寬:懷化市鄉鎮供銷合作社建設探討

發布時間:2019-10-30 08:53信息來源:懷化日報

我市鄉鎮供銷合作社建設探討

張克寬

深化供銷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全面恢復鄉鎮供銷社,是深化供銷改革的首要任務,2019 年要實現全覆蓋。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懷化市在全省率先采取財政以獎代補形式支持全市193個鄉鎮供銷社的恢復建設。截至9月30日,全市193鄉鎮供銷社在建57個,建成136個,完成比例70%。

據實地調查,各縣(市、區)在鄉鎮供銷社的建設過程中,雖然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由于供銷系統底子差,歷史包袱重,改革的步子邁得很艱難,工作中的問題也不少。如:為農服務不明顯,農民參與不理想,平臺公司不得力,建設水平不達標。本人結合懷化實際和工作體會,就目前我市鄉鎮供銷社建設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明確屬性定位,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新形勢下,建設鄉鎮供銷社,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供銷社。中發(2015)11號文件對供銷社的性質進行了明確定位:供銷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鄉鎮社是供銷合作社在縣以下直接面向農民的綜合性經營服務組織,是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主要載體。建設鄉鎮供銷社,一定要牢牢把握合作經濟組織這個屬性。從懷化的情況來看,大體有這么三種方式組建鄉鎮供銷社。一是吸納農民社員充實現有鄉鎮供銷社。在資產保存完好且能正常經營的鄉鎮供銷社,通過組建村級供銷社、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壯大力量,擴大經營。二是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共建鄉鎮供銷社。在鄉鎮供銷社不具備為農服務能力的地方,可以由縣級供銷社和當地影響較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建縣級惠農服務公司,再由公司在鄉鎮組建惠農服務中心,既是為農服務實體,又是新建的鄉鎮供銷合作社。三是聯合農業經營主體新建鄉鎮供銷社。在沒有供銷社的鄉鎮,縣級供銷社可以實行開放辦社,與鄉鎮為農服務能力較強的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簽訂《合作辦社協議》,履行鄉鎮供銷社為農服務職能。

二、拓展服務內容,解決干什么的問題

供銷社的根本宗旨,就是為農服務。根據“三農”工作的特點,鄉鎮供銷社可以在以下領域開展服務。在農業生產環節,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種、以銷定產等方式,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服務。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采取建市場、修倉庫、做電商、搞配送等方式,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在農村服務環節,采取跟銀行、保險、超市、通信等第三方合作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快遞收發、普惠金融、水電繳費、文體娛樂、就業培訓等便民服務。

三、理清經營思路,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基層供銷社的經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配給政策下,依靠行政力量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時隔多年,統購統銷的經營方式早已行不通了。供銷社的經營,必須轉變行政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用改革的思維和市場的辦法尋找出路。

懷化有193個鄉鎮供銷社、2455個村級供銷社。如果抱團發展,那局面就“浩浩蕩蕩”了。那么誰來聯合呢?這個任務就是縣級聯合社的了。今年2月下發的懷供聯(2019)1號文件就鄉鎮社的經營問題提出了要求:由縣級聯合社牽頭成立獨資或者控股的供銷惠農服務公司,再以該公司為龍頭,通過股份合作、連鎖銷售等方式,在鄉、村供銷社的基礎上,組建全覆蓋的鄉鎮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和村級供銷惠農綜合服務社,用實實在在的經營業務和利益分配,把分散的鄉、村兩級供銷平臺聯結起來,把農民的利益跟供銷社聯結起來。只有這樣,基層供銷社才能“成為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為農服務骨干力量?!?/p>

四、加強風險防控,解決干多久的問題

首先是教育培訓。要定期分批集中培訓鄉村兩級供銷社就業人員尤其是負責人,著力培養一支對群眾有感情、對合作事業有熱情和遵守職業道德、嚴守法律法規的新時代供銷隊伍。其次是行業管理。建立章程,落實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 三會”制度,依法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納入全國總社“一社一卡”管理平臺,完善經營、服務、管理辦法。再次是督查扶持。不定期開展涉農執法檢查,杜絕傷農坑農現象。持續加強政策扶持,在經營業務、項目資金、經營場地和村級供銷社負責人配備上給予支持。

(作者系市供銷合作聯合社黨組成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