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深入實施“五新四城”戰略,精準落實“八大行動”,經濟發展乘勢而上、進中提質,經濟規模邁上新臺階。
一、經濟運行特點
總體趨勢運行穩健。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省內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懷化靠前發力落實各項穩增長政策,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鞏固增強,一季度開局良好,二季度承壓前行,三季度穩中向好,四季度增勢強勁,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等主要經濟指標支撐有力,全市經濟質量效益“雙提升”。根據全省統一核算,懷化市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3.82億元、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300.06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658.28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1135.47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結構為14.3:31.5:54.2。
三次產業全面增長。全市加快構建“5+10”現代化產業新體系,產業經濟快速發展。一產業生產平穩。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8.93億元、增長3.6%。稻谷產量197.26萬噸、增長0.6%,大豆產量1.91萬噸、增長16%,薯類產量7.88萬噸、增長7.8%,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186.84萬噸、增長3.9%;水果產量258.17萬噸、增長7.0%,水產品產量8.68萬噸、增長5.1%。二產業增勢加快。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0%,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9.8%,高于全市規模工業10.1個百分點,拉動規模工業增長38.3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35個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達77.1 %。規模工業企業財務狀況總體改善,2024年虧損企業個數占規模工業僅5.2%,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5.1%,資產負債率降低4.2個百分點。服務業穩步增長。264家重點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1.5%,對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貢獻率達80.8%,拉動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長8.5個百分點;其中文化體育娛樂業增長29.4%,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22.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20.4%,裝卸搬運和倉儲服務業增長14.4%。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1%,對GDP增長貢獻率14.1%。
有效需求持續激發。全市多措并舉擴內需穩增長,投資消費全面激發。固定資產投資支撐有力。今年來,全市大力開展“項目大謀劃 謀劃大項目”活動,積極搶抓“兩重”“兩新”等增量政策,固定資產建安投資增長9.2%,高于全省6.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20.9%、22.1%、16.1%,在庫投資項目顯著增多、達1497個,較上年增加360個。消費市場穩中有進。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21類商品有15類實現正增長、增長面71.4%,糧油食品、石油及制品類和汽車類占比達75%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消費高速增長、增長40.7%,高能效家電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家具類消費分別增長24.6%、22.3%、14.3%。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9.4%、10.1%,比全省分別快3.8個、1.0個百分點。
新興蓄能加速釋放。全市以科技創新推進經濟發展,實施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1%,高于全市規模工業12.4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6.6%、27.4%,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28.5%。創新活力持續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9.4%,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28.2個百分點,較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新型模式迅速發展。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7%,較去年同期快21.7個百分點;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7.7%。“四上企業”快速增長。全市2024年度凈增“四上”企業310家,“四上”企業在庫數量突破三千大關,達3058家、增長1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均突破千家大關,分別達到1072家和1078家;全年新增入庫“四上”企業數順利突破400家、達到402家,其中規模工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分別為118家和212家。
二、存在的問題
1.增長力持續性不夠。2024年末,國家積極推進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實施,有力拉動經濟上揚,四季度經濟快速增長全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宏觀角度看,我市經濟運行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但從微觀角度和當前世界及全國全省形勢來分析,經濟增長壓力依然較大、持續性依然不足。全球、全國、全省經濟增長率仍低于新冠疫情前3.2%、6.1%、7.6%的平均水平。2025年不確定性因素依然顯著,全球發展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將增長2.8%(約與2024年持平),中國預計增長4.5%,多位經濟學家預測中國預期增速將保持在4.4~4.7%,宏觀經濟總體形勢依然處于下行狀態。我市經濟要保持持續增長仍需加力。
2.產業動能依舊乏力。我市產業仍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關鍵期,二三產業持續增長,但問題依舊突出,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化水平不高。全市1027家規上工業企業中,全年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僅49家,其余均為中小微企業,規模總體不大,絕大部分處于分配鏈條附屬地位,優勢產業特色化品牌化不突出。產業鏈關聯度不夠。全市除新型顯示、箱包及中藥材產業鏈條相對較為完整外,大部分產業集聚程度不高,產業結構較單一,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缺乏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協同。產業智能化不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不夠廣泛,部分企業仍以初加工為主,產品層次和附加值偏低,智能化智慧化利用不多。第三產業作用發揮不夠。第三產業尚未作出對等的貢獻,其中房地產業(K門類)和教育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2.0%。
三、建議措施
1.聚焦重點全力以赴穩增長。2025年,要始終錨定總體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樓市、穩預期、激活力。搶抓國省重大機遇。搶抓懷化國際陸港建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入列國家重大戰略,成為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承辦地等重大機遇,積極落實國家、省、市一攬子穩增長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破解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全面激發消費活力。分類分步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放開各類限購政策,適度發放補貼和消費券,大力培育新型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提振消費信心和活力。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項目儲備和進度推進,用好“兩重”“兩新”、國債、中央預算內、專項債等政策工具發揮政府投資引導,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化項目支撐性和帶動性。
2.聚焦關鍵凝心聚力抓產業。始終抓牢產業、產業鏈、企業、產業生態這四個“關鍵”,聚焦產業鏈建設,緊盯新興動能發展,強化產業鏈式創新升級,確保開門紅、開門穩。聚焦先進制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抓牢工業引擎,以企業為中心,整合高校、院所科研資源,引入新裝備、推廣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推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招大引強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聚焦優勢特色,加快規模產業招引培育。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堅持做強優勢、做大特色,強化三產融合促進,推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顯示、中藥材及箱包為代表的優勢產業打造品牌特色,形成競爭優勢。聚焦企業龍頭,加快產業鏈式集群發展。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以大帶小”,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招引、合作與協同,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提高產業附加值。同時,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產業鏈中的引領作用,構建良好產業生態。
3.聚焦核心持之以恒壯主體。將“四上”企業培育繼續作為調結構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實施梯度主體培育,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做優存量。加強對在庫“四上”企業的統計監測和數據分析,強化對擬退庫企業的嚴格審核,及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和趨勢,發現企業運行中的潛在風險,保障在庫企業規范運行。做大總量。充分利用“五經普”登記信息,充分發揮園區主陣地作用,通過政策扶持、資金獎勵等措施,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入規入統,強化對“四上”企業的培育力度,確保達規一批入庫一批。做強質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摸底分析,加大“個轉企”、“小升規”企業挖掘和應用,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質量,確保在庫、入庫企業量質雙優。
注:根據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23年懷化市地區生產總值修訂為1978.38億元。
撰稿:廖文忠
復審:廖文忠
終審:楊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