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

發布時間:2022-02-21 14:23信息來源:懷化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1年,我們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31件40項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就業形勢持續向好。新增城鎮就業3.7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完成預期目標。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建成投用芙蓉學校6所,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學位6675個。成功申創全省教育評價制度改革試點市。懷化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籌建進展順利。辰溪、麻陽、通道入列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雙減”政策有效落實。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巴基斯坦中醫藥中心正式掛牌。大湘西區域醫療衛生中心落戶懷化。市第二、第四醫院分別創成三甲腫瘤醫院、三級精神病醫院。12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97.69%。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93個建制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常住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發放城鄉低保4.98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0.93億元、移民后扶直補1.62億元。深入開展社保、醫保基金專項整治,追回違規資金0.92億元。幫助農民工追發工資0.62億元。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圓滿舉辦懷化市首屆藝術節和第六屆運動會。成功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3個。芷江獲評全國第二座國際和平城市。新晃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麻陽、會同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綜合治理不斷完善。強力推進平安懷化建設,連續9年獲評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省級平安縣達8個。常態化掃黑除惡深入推進,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全面打響,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斗爭成效明顯,社會治安狀況評價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社區矯正工作水平和矛盾糾紛調處能力不斷提高,“溆浦經驗”全省推廣,溆浦、麻陽、芷江、中方、洪江市、會同、通道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一盔一帶”安全守護等行動成效顯著。全年無因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無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連續3年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優秀市州。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有力,新晃獲評全省食品安全示范縣。

2022年我們將聚焦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堅持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質感。

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多渠道擴大就業容量,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不斷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新增城鎮就業3.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持續加強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倡導返鄉留鄉創業就業。引導職業院校瞄準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合理適度調整優化學科設置,支持校企深度對接合作。規范勞務市場管理,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有序流動。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認真抓好教育評價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雙減”工作,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發展。新改擴建中小學及普惠性幼兒園18所,新增學位8710個。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加快中職學校達標工程和學校建設,全力籌建懷化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支持在懷高校發展,完成湖南醫藥學院整體搬遷異地新建一期、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遷建二期工程。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

深化健康懷化建設。突出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推進新冠肺炎疫苗加強針接種工作。加快建設大湘西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積極推動華大基因來懷組建精準醫學中心。爭創縣級三級綜合醫院2家、三級中醫醫院2家,新增醫院床位400張。推進市縣兩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實施市疾控中心整體搬遷。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健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豐富文化體育供給。推動市文化館、博物館新館、圖書館新館、演藝中心建設。加強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系統性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懷化段)建設,提質改造通道轉兵紀念館、湘西剿匪勝利公園。加強文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建設高廟考古遺址公園,全力申報國家級侗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支持通道侗族村寨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啟動洪江古商城申遺工作。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組織開展送戲下鄉600場次以上。大力開展群眾體育運動,籌辦全市第六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積極備戰省運會。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實施全民參保專項行動,實現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著力提升醫保基金市級統籌質量,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配套政策。加強社保、醫保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做好城市低收入群體增收工作,加強動態預警,開展精準救助。有效保障全市7.61萬戶、13.7萬名城鄉低保對象、2.39萬名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新增特困人員供養服務床位150張。全市公辦養老機構護理床位占比50%以上,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60%以上。推進市第二福利院、市殯儀館建設。

創新加強社會治理。扎實做好新一輪縣域警務工作,優化落實縣域風險防范化解“一鄉一策一方案”,加快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堅決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深入開展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努力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深入推廣“溆浦經驗”,加強訴源治理,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健全災害事故防范救援機制。深入推進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堅決防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加快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堅決遏制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從嚴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持續降低不良貸款率。加大房地產處遺力度,加快權證辦理和資產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