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幸福生活真實可感、觸手可及。財政民生支出占比達79.3%。省、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就業創業有效推進。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4%,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7.1%。建成國際陸港人力資源服務港,線上線下服務勞動者200萬人次。人社驛站改革經驗入選“中國改革年度案例”全國推介?!瓣懜蹌摽?amp;家”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入駐創業實體40個。會同獲評省農村創業典型縣。公共教育均衡發展。新改擴建公辦學校(幼兒園)36所,新增學位3.1萬個。建成鄉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22所、縣域普高“徐特立項目”14個、“愛晚”老年學校8所。入列全省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名單,懷化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建成開學,懷化師專遷建三期工程完工。集團化辦學改革深入推進,成立教育集團3個、教育組團4個。74所基礎教育學校獲長沙名校對口幫扶。“雙隨機編班”陽光入學政策有效落實?!半p減”工作全國推介。中方獲評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醫衛水平不斷提升。主動對接并落實湘雅醫院對懷幫扶政策,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實現破零。組建醫聯體51個、??坡撁?7個。發展縣域醫療次中心4個。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先導區建設持續推進,市中醫醫院通過三甲復審;入列國家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中醫藥干預試點。全省率先搭建市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認檢查檢驗結果7萬人次。社會保障扎實有力。醫保參保率達96.2%,完成支付58.8億元。發放城、鄉低保5.5億元,分別提標7.6%、8.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提升幅度全省第一。全省率先探索養老服務機構“開門辦院”,完成適老化改造2631戶,新增公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310張、普惠性托位3364個。市精神衛生康復福利中心投入運營。城區改造老舊小區355個、危舊房83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全面開工。公積金發放貸款、住房提取29.7億元,辦理時限壓縮73%。完成殘疾兒童康復救助1265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2630戶。溆浦入列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縣。文體事業欣欣向榮。高廟遺址本體保護項目正式啟動。新增國家二級博物館2家、國家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2個。芷江創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成功舉辦。“懷化有戲”項目獲評中國群眾文化品牌典型案例,陽戲《花瑤繡娘》獲第八屆湖南藝術節田漢新劇目獎,《一擔皮籮》獲全省首屆紅色微短劇大賽冠軍。市工人文化宮掛牌運營。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一等獎2項。舉辦全國首屆民族原創排舞、全國U21青年籃球、中華書山杯廣場舞等賽事400場以上。瀟湘舞龍大會獲評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壓實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責任鏈59條,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制定“六條硬措施”,開展“三線作戰”,有效應對10輪強降雨。森林防火智慧技防有力有效。省區域應急救援懷化中心實體化運作。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形勢保持穩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力。保交樓、保交房任務全面完成,累計處遺辦證8.4萬本。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利劍護蕾”專項行動、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工作成果顯著?!叭础惫仓尾粩嗌罨鶎泳C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運行。
一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教育政府系統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堅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有力維護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憲法廣場建成投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常態;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監督,切實加強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44件、市政協委員提案439件,落實市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7件,配合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規3部。著力提升行政效能,文件、會議分別減少20%、9%,政務效能系統辦結率達95.3%。堅持過緊日子,壓減非剛性支出2億元用于改善民生、發展市場主體。
同時,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扎實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不斷加強,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成效顯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成果不斷鞏固。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完成普查登記。機關事務、宗教、婦女兒童、共青團、紅十字會、氣象、水文、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5年,堅定不移惠民生增福祉,推動人民生活品質向“優”而進。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讓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創業。認真落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動態清零城鎮零就業家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加強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依托國際陸港人力資源服務港、人社驛站,探索建立區域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勞務協作機制,打造國際陸港就業集聚區。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七個一”行動,著力打造市縣聯動、校地互動、資源共享的“1+5+N”創業孵化體系。引導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全心全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打造區域教育中心。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成33所鄉鎮學校寄宿制改造,確保151所鄉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啟動國際陸港高中學校建設;深化與長沙、常德名校教學合作,加強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組團式發展,切實打好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翻身仗。支持懷化學院、湖南醫藥學院申報碩士點。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支持科教新城打造產學研一體化職業教育高地。加快建設專門學校,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實施優秀教師“1358”梯隊培養工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推進實施“我的安江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打造“學習袁隆平·做一粒好種子”大思政課品牌。加快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扎實做好校園安全工作。
盡心盡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持續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深入推進“三醫聯動、六醫協同”集成改革,探索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體系。搶抓湘雅醫院對口幫扶機遇,加大國家臨床重點??婆嘤徒ㄔO力度,確保21個省級臨床重點??祈椖客ㄟ^評估驗收,完成湖南西部區域腫瘤防治中心工程建設。大力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先導區建設,加大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力度,建成“旗艦中醫館”“中醫閣”44家。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加快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項目,支持洪江市建設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新晃和會同建設省級邊界類區域醫療中心。提升精神衛生醫療服務能力。扎實開展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
持之以恒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推動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擴面提質,鼓勵發展個人養老金。全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持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啟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撫恤補助等保障標準,支持溆浦開展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落實促進生育政策,建成托育綜合服務中心3個,加強困境、留守、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擴大普惠養老服務,積極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新業態,建成老年人助餐服務點30個。
守正創新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深入實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三年行動,打響“懷化有戲”“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動品牌。加強文物保護和非遺活態利用,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積極開展以高廟文化為重點的沅水文化研究。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精心籌辦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第四屆湖南非遺博覽會。積極申創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力打造“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平米以上。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
科學系統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深入開展“三百”攻堅行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積極爭取國家置換隱性債務限額,持續推動地方債務降成本。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持續做好處遺工作。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深入推行“八項機制”,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著力消除監管盲區、提升監管實效。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增強綜合監測預警能力,持續整治洪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風險隱患。
與時俱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三源”共治升級版,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有效紓解情緒“堰塞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扎實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嚴防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深入開展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堅決防范和打擊侵害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認真細致辦好其他社會事業??茖W編制“十五五”規劃。推動青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縱深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和雙擁工作機制,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支持工會、殘聯、紅十字會等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扎實做好統計、審計、宗教、氣象、水文、移民、郵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