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統籌推進鶴中一體化,城市形象煥然一新、華美呈現。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90.1平方公里,規劃區常住人口達91.5萬人。城市規劃持續優化。市、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鶴中一體化國土空間、教育設施等5個專項規劃制定出臺,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歷史文化保護等16個專項規劃加快編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G209高堰路至鴨嘴巖三段合一工程竣工,劉塘西路、沅江路等建成通車,提質改造紅星南路、天星路、丹桂路等道路20條。團結二橋、犀牛塘橋完成拆除重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20公里,鶴中實現供水“一張網”。完成35千伏及以上主網項目13個,改造電力“一戶一表”1249戶。新建公共充電站41座、充電樁385根。潤樾溫德姆酒店正式營業。五溪文化廣場歡樂世界建成開園。新增社區便民生活圈17個,完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與社區生活圈共建10個。城市管理有力有效?!耙挥齽摗背鞘衅焚|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拆除“兩違”建筑5.5萬平米,完成高鐵南站綜合整治。升級改造背街小巷104條,增設無障礙坡道和人行道隔離墩(柱)3700個。新建主城區停車位3050個、智慧化改造4260個。完成城市照明提質改造20處。建成城市公園4個,實施綠化提質改造項目15個、新增綠地面積11.5公頃。改造環保公廁24座、垃圾中轉站10座。完成石門市場、太平橋市場內澇點整治?!叭齾^一縣”智慧城管平臺一次性辦結率達86%。鶴中73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體化辦理。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50.64%,縣域GDP占比達74.6%。鶴中部分鄉級行政區劃調整基本完成。新晃、靖州、通道獲評省縣域經濟先進縣,溆浦獲評省縣域經濟創新進位縣。麻陽、新晃、芷江、洪江市獲評省級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官莊、孝坪等一批特色縣域中心城鎮競相發展,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分別達4個、14個。
2025年,深化區域協調聯動,推動城鄉發展向“融”而進。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要素互補、設施互通、發展互融,加快構建城鄉聯動、區域共榮發展新格局。
推進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編制完成湘鄂渝黔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力爭將湘鄂渝黔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及重點專項規劃。探索建立湘鄂渝黔聯動發展機制,緊盯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基地建設,共同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爭取政策資金支持。
推進鶴中一體化加快發展。堅持規劃一體編制,進一步健全“1+1+N”規劃體系,爭取鶴中一體化發展納入省“十五五”規劃,高質量推進“三區一縣”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堅持基礎設施一體建設,實施仙人橋商務區、高鐵新城開發和城東片區新型城鎮化等“十大工程”,建成中方濱江北路、懷化高新區財富西路,建設人民西路、公園北路、建豐路、坨院路等道路,逐步形成“雙環+四通道”快速通道網;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1.6公里,完成中方自來水廠改造工程;新建輸電線路21公里、變電站1座;新建、更新燃氣管網25公里。堅持城市管理一體推進,抓好主次干道沿線和高速出入口、公鐵車站周邊環境治理;完善智慧城管平臺功能,全面推行“三區一縣”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完成全城污水處理廠改建工程;啟動警予公園、懷鐵公園、粟裕公園三期建設,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5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6.8%以上。堅持公共服務一體供給,推動公積金、公安、稅務等50項政務服務事項一體化辦理。
推進城鄉協同融通。開展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城鎮化率提升1個百分點以上。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改造老舊小區154個、背街小巷238條、危舊房1149套、城中村6086戶,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300套。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推動縣城城市體檢評估全覆蓋,加快補齊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短板,支持各縣市區圍繞“主”“特”定位發展縣域經濟,因地制宜推動一批中心城鎮高質量發展。突出抓好國省干線建設,加快建設張官高速、G60滬昆高速安江西互通工程,力爭洞天、銅天、溆洞、安溆高速開工。加快沅水洪辰航道工程建設。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健全易地搬遷后續扶持“1+2+N”政策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嚴守427.97萬畝耕地紅線,新增高標準農田13.86萬畝,糧食播面穩定在461.6萬畝以上。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完成雜交水稻制種20萬畝、柑橘品改16.6萬畝、竹林低改15萬畝;推進中藥材GAP示范基地建設,新增中藥材種植10萬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350家,積極建設農業產品國際外貿產業園。全力打造“懷鄉懷品”子品牌矩陣。推動山銀花、天麻、鉤藤產地初加工集散市場建設。鞏固拓展村集體經濟“消薄”成果,經營性年收入超10萬元行政村占比達65%以上。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廣“五共五美”模式,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5%以上,和美鄉村占比達35%以上。建設農村公路35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2座。實施科教興農“三小”工程,持續優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入推進鄉村柔性引才。推廣麻陽“農村物業”自治模式,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